長期以來,城市地下管網運維受高水位、強淤積、暗環境等復雜工況困擾,傳統檢測要么投入大量人力降水清淤,要么在水下環境中難以推進,直接導致缺陷發現滯后、運維效率低下。施羅德銀鯊1號動力聲吶檢測機器人,以聲波探測為核心,融合強勁動力與智能控制系統,針對性解決各類水下檢測痛點!
上市一年以來,施羅德銀鯊1號動力聲吶檢測機器人憑借扎實性能積累了眾多忠實客戶,不少客戶在回訪交流中主動稱贊設備使用體驗,有人稱 “不用等水位下降,當天就能出數據";也有人在日常反饋中提及 “新人上手快,報告一鍵生成省了不少事"。這些真實反饋的背后,正是市場對銀鯊1號在多維度產品價值上的有力認可!
銀鯊1號可覆蓋DN500-DN6000管徑范圍,無論是老舊城區中小型污水支管,還是大型水利工程巨型輸水干管,600×424×251mm的緊湊車體都能靈活穿梭。
設備采用工業級IP68防護標準,防水深度達20米,面對高水位、激流、泥沙淤積等惡劣環境無需預處理即可作業。例如暴雨后排水管道水位暴漲時,傳統設備需等水位下降,而銀鯊1號能立即下井檢測,避免因延誤增加內澇風險,同時適應不同地區水質差異,在渾濁水體中仍保持穩定性能。
02動力操控更靈活
銀鯊1號擺脫傳統設備對牽引繩的依賴,采用螺旋推進與多推進器組合設計,可獨立完成前進、后退、轉彎、上浮、下潛等動作,在箱涵、暗涵等復雜水流環境中,也能精準抵達檢測區域。
設備搭載深度、測距、姿態三類傳感器,協同實現姿態自平衡、智能定深與定向巡航——當管道有坡度變化或水流擾動時,系統會自動調整推進力度與方向,確保設備始終保持穩定檢測航道,避免因晃動導致數據偏差,提升復雜工況下的操控精度與安全性。
03聲吶探測精度高
作為核心技術模塊,銀鯊1號配備2.25MHz厘米級截面環掃聲吶,掃描錐度僅1.4°,每秒可完成1周掃描,探測量程覆蓋0.25-6米。
聲吶功率能根據水體渾濁度實時調整,即便在高水位或高泥沙環境中,也能穿透水體干擾,精準測量管徑、管壁形態、浮泥高度及管底硬質沉積物厚度,甚至可識別毫米級管壁裂縫與接口滲漏。通過聲吶數據生成的管道截面圖,能直觀反映管道健康狀態,為缺陷評估提供量化依據,避免人工探查的主觀誤差。
04聲吶視覺雙協同
為提升檢測精度,銀鯊1號搭配前后視210W星光級攝像頭與高亮LED燈組,形成“聲吶+視覺"雙重檢測體系。
在黑暗的水下環境(如深埋暗涵、夜間應急檢測),星光級攝像頭可捕捉高清實時影像,LED燈組補光后,能清晰呈現管道內壁裂縫、露筋、異物堵塞等細節;聲吶數據與視覺畫面相互驗證,比如聲吶探測到管道變形時,攝像頭可同步拍攝變形位置影像,輔助判斷嚴重程度,降低單一檢測方式的誤判率,為缺陷定性提供全面依據。
05操作報告更便捷
銀鯊1號采用平板終端實現靈活操控,界面簡潔直觀,參數設置、運動控制、數據查看等功能清晰易懂,非專業人員經短期培訓即可熟練操作,無需依賴技術專家到場。
檢測完成后,AI智能報告系統可一鍵生成專業報告,自動填充管道水位、泥沙沉積厚度與方量、缺陷位置及類型等核心數據,還支持自定義模板,滿足不同地區行業規范(如《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》)。報告可直接導出或云端同步,避免人工整理數據的繁瑣,實現“檢測-報告-決策"無縫銜接。
06支持長距離檢測
針對跨河倒虹管、城市主干道地下干管等長距離管道檢測需求,銀鯊1號標配200米零延時浮力線纜,還可根據需求定制200-1000米長度,確保遠距離作業時信號傳輸無延遲,設備能精準響應操控指令。
07賦能行業降本增效
銀鯊1號的應用不僅是設備技術迭代,更推動水下檢測模式優化升級。成本控制上,無需降水清淤、中斷管線運行,可減少大量前期準備成本,避免停水檢測對居民生活與工業生產的影響;安全保障上,全程無需人工進入管道或危險水域,消除中毒、溺水等隱患。
未來,銀鯊1號還將接入城市智慧管網平臺,實現檢測數據與運維管理系統實時聯動,為管網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動態支撐,助力構建高效、安全、智能的地下管網運維體系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